神奇的“心理账户”(2)——金钱心理学

2018-10-27 21:09
  日常生活中,我们经常见到一些奇怪的金钱消费现象:奖金发了几千上万,不会很激动,微信红包抢到一个10块,觉得运气好炸了平时省吃俭用,买个菜还要计较五块一毛的妈妈,到买年货的时候,毫不手软?去吃饭,饭店赠送八折优惠券,最后会发现花得比预算还多。这些看似荒谬的金钱心理,其实都可以用心理账户的概念来解释。

  心理账户是每个人都会有的一种内隐的心理账户系统,虽然没有用APP或者纸笔写下这个预算,但是心理会有一种预期,每一类消费可以花多少。

  心理账户三个特征及对个人经济行为的作用:

  1、享乐主义

  这是说人总会倾向于以让自己更舒心的态度来处理经济问题,而不是实际的经济效益。

  一次性给你100块,与每次给你10块,给10次,后面这种情况让你更开心。

  一次性损失100块,与每次损失10块,损失10次,后面这种情况让你更伤心。

  

3.png

  2、非替代性

  传统经济学认为,金钱是可以相互替代的——不管买菜的钱,还是外出聚餐的钱,反正都是你的钱。但是心理账户理论认为事实并非如此。

  情况1:假如你花了50元买了电影票,入场前,发现票丢了。现在想要看电影,需要重新花50元买票。你会买吗?

  情况2:假如你去电影院看电影,准备了50元去买票,买票时发现50元不见了。看电影,需要再拿50元现金来买票。你会买吗?

  Thaler找了200人来调查这个反应,第一种情况下,只有大概46%的人,会再买一张电影票。第二种情况,有88%的人表示会再买。

  这说明人对金钱的处理态度是不理性的。情况1中,丢失的是电影票,电影票丢了,这笔心理账户损失了,不再另外购票。情况2中,丢失的是现金,不是电影票。看电影的心理账户没有损失,会选择买票。

  了解心理账户的非替代性规则,能够避免一些非理性消费。双十一天猫派发大量优惠券,不少人因为不浪费优惠券,而购买一些原本不需要购买的东西。明白这个规则,能够减少不必要支出。

  

2.png

  3、局部账户

  人们对结果的评价设计到三种账户:

  (1) 局部账户是指结果与参照水平相比较的差异;

  (2) 综合账户是指所有账户的总体差异;

  (3) 最小账户指结果的绝对差异。

  在实际经济行为中,人们总是会自动运用局部账户进行加工,对价格结果的评价,总是基于一个参照水平,而不是绝对水平。

  

1.png

  夹克和计算器的故事

  情况1:去超市买一件夹克和一个计算器。夹克的价格是125元,计算器的价格是15元。销售员告诉你,另外一个超市计算器的价格是10元,而你去另外一家超市需要20分钟。请问你会去另一个超市买计算器吗?

  情况2:去超市买一件夹克和一个计算器。夹克的价格是125元,计算器的价格是15元。销售员告诉你,另外一个超市的夹克的价格是120元,而你去另外一家超市需要20分钟。请问你会去另一个超市买夹克吗?

  研究表明:

  情景1中,68%选择去另一家超市,而情景2中,只有29%选择去另一个超市。

  这说明计算器从15元降到10元,比夹克从125元降到120元,更能让人产生便宜的心理体验。

  了解局部账户的规则,能让我们更理性地对待损失和收益,避免因为参照点的高低而忽略了绝对值的高低。

  在购买高价商品时,避免因为参照点过高,而对价格上涨不敏感,产生不必要损失;购买低价商品时,避免因为参照点过低,对价格上涨过于敏感,产生不必要的情绪与麻烦。

  淘金大佬:www.taojindalao.com

分享给小伙伴们:
本文标签: 神奇, 心理账户, 金钱, 心理学

相关文章

QQ技术网,腾昌文化传媒旗下,国内顶级QQ网络门户网站。

Copyright (C) www.qqjishu.cc, All Rights Reserved.

QQ技术 版权所有 湘ICP备13008901号